本文作者:钢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2013)

钢结构设计 4周前 ( 02-15 15:34 ) 2969 抢沙发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种常用加固方法,粘钢法和碳纤维法两者一般都适用于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受弯、受拉构件的加固,粘钢法用于受压以及承受动力较大构件加固时,应增设附加的锚固措施粘钢法可以适用于梁体受压部位,碳纤维法则不能碳纤维和钢材相比,属于惰性材料,不锈蚀,也不易受到有害介质的腐蚀,不用养护,可以在相对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使用。粘钢法加固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表面防护,碳纤维法一般不宜用于配筋密度较大,且钢筋走向复杂的构件结点处的加固设计。1. 混凝土表面处理  1 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清除干净。
本文目录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是什么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种常用加固方法,粘钢法和碳纤维法两者一般都适用于以承受静力荷载为主的受弯、受拉构件的加固,粘钢法用于受压以及承受动力较大构件加固时,应增设附加的锚固措施粘钢法可以适用于梁体受压部位,碳纤维法则不能碳纤维和钢材相比,属于惰性材料,不锈蚀,也不易受到有害介质的腐蚀,不用养护,可以在相对湿度70%以上的环境中使用。粘钢法加固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表面防护,碳纤维法一般不宜用于配筋密度较大,且钢筋走向复杂的构件结点处的加固设计

结构工程师考试导学

结构工程师考试是国家执业资格考试之一,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结构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计算分析和实际应用等方面。以下是结构工程师考试的导学内容:

一、考试科目

结构工程师考试分为两个科目,分别是: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其中,理论知识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结构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结构工程设计、计算、分析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二、考试内容

1. 理论知识考试内容

(1)结构力学基础知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结构受力分析方法和应力、应变、变形等基本概念。

(2)结构材料基础知识:包括钢材、混凝土、木材等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质、使用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结构设计基础知识: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结构分析基础知识:包括结构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结构施工和监理基础知识:包括结构施工和监理的基本原则、施工技术、监理规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综合应用考试内容

(1)结构设计和计算:包括结构设计和计算的基本方法、设计原则、计算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2)结构分析和评估:包括结构分析和评估的基本方法、分析原则、评估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3)结构施工和监理:包括结构施工和监理的基本方法、施工技术、监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4)结构安全和可靠性:包括结构安全和可靠性的基本原则、评估方法、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三、备考建议

1. 熟悉考试大纲:考生应仔细阅读结构工程师考试大纲,了解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等方面的要求。

2. 学好基础知识:结构工程师考试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考试,因此考生应注重学好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结构力学、结构材料、结构设计、结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 多做题、多练习:考生应多做结构工程师考试的试题和模拟试题,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4. 关注最新标准和规范:结构工程师考试的知识点和考试内容都与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有关,因此考生应关注最新的标准和规范,掌握最新的要求和规定。

5. 注重实践能力:结构工程师考试不仅考查考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查考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考生应注重实践和应用的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方法

1. 混凝土表面处理  1 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清除干净。  2 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  3 裂缝修补:缝宽小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进行表面涂刷密封;大于0.2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灌缝。  4 打磨:将构件表面凸出部分(混凝土构件交接部位、模板的接槎等)打磨平整,修复后的构件表面尽量平顺。  5 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2. 缺陷部位涂刷底胶  将配好的底胶(粘结剂),用涂刷均匀于缺陷部位的砼表面。  3. 构件表面残缺面的修补  用环氧腻子对构件表面残缺面的修补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要点如下:  1 腻子主剂、固化催进剂、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  2 构件表面凹陷部位用环氧腻子填平,修复至表面平整。在残缺修补中使用环氧腻子时,要在气温-5℃以上,相对湿度小于85%的条件下施工。腻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  4. 涂刷底胶  将配好的底胶(粘结剂),用滚筒均匀涂刷于需要粘结的砼表面。  5. 粘贴碳纤维  粘贴碳纤维材料之前,首先应确认粘贴表面干燥。气温在-10℃以上,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施不得施工。为防止碳纤维受损,在碳纤维材料运输、储存、裁切和粘贴过程中。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切断碳纤维材料,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为防止材料在保管过程中损坏,材料的裁切数量应按当天的用量裁切为准。碳纤维纵向接头必须搭接20cm以上。该部位应多涂树脂,碳纤维横向不需要搭接。其施工工艺要点如下:  1 粘贴树脂的主剂、固化催促剂和固化剂应按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2 粘贴时,在碳纤维和树脂之间尽量不要有空气。可用罗拉(专用工具)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材料上滚压多次,使树脂渗浸入碳纤维中。  6. 养护  粘贴碳纤维材料后,需自然养护1-2小时达到初期固化,应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外界干扰和碰撞。  7. 涂装  若加固补强构件需要防火时, 可在树脂固化后涂刷耐火涂层。涂装应在树脂初期固化后进行,并应遵守所用涂料的相关标准和施工规定。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2013) 钢结构网架设计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2013)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