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阜阳钢结构施工工程

陵园设计规范(陵园规划设计方案)

阜阳钢结构施工工程 1个月前 ( 03-20 ) 3872 抢沙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陵园设计规范,以及陵园规划设计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设计规范,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陵园设计规范,以及陵园规划设计方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中华徐氏始祖陵的设计说明

1、现状地形图;

2、《城乡规划法》;

3、《文物保护法》;

4、《旅游规划通则》;

5、《建筑法》;

6、《公园设计规范》;

7、《郯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银燃》;

8、郯城县政府关于徐氏始祖陵园建设的相关文件。 1、设计宗旨。陵园突出东夷文化、大禹文化、凤文化。整体设计让人有进入祥瑞之地的感觉,同时又让人感到大气,充分展示古徐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2、设计构思。建筑历史时空文化轴,充分展示历史时空变化和地理空间关系。陵园设计犹如进入时空隧道,由近代走向远古。进入陵园时感觉较为近代(以大理石、汉白玉为主料),以明清风格为主;第二个牌坊即用木质,用宋代风格建造;广场力求用汉代风格表现;大门以春秋战国时风格;进入若木殿院,即为夏朝风格,直到黄帝、蚩尤、大禹殿和伯益、若木陵寝皆为上古风格。

陵园整体尺寸和各部分建筑、功能区,基本依据天地相关数拟定。如陵园南北总长365.1418m,取周年之数,东西总宽180m,为半周天,暗喻凤文化占中华文化之一半之意。如大殿东西长36m,取36天宫之意,南北宽12m,取12时之意。如广场东西宽81m,南北长72m、9×9=81,9为最大单数,意为天,72代表地,取天阔地广之意。如徐氏支脉大系图谱墙,东西24m,高6m,取24节气和天生之花为6之意。再如陵寝南北长72m,东西180m,取吉祥宝瑞之地,子孙繁衍半天下之意。东西廊道,主要刻画历史徐氏名人轶事,皇帝敕封、诰命,历代徐姓名人诗词歌赋、字画文章于其内,还可将现代领导人、名人、徐姓著名书法家、画家等墨宝置于内,让游人了解徐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进大门24m长的徐氏繁衍支脉大喜图谱,及改姓徐氏后裔之图谱,便于游人寻根。车道南侧设七鼎六簋,代表徐氏先祖地位。广场8组大型大理石雕,表现夏时徐氏族群先进的文化。玉璧、玉琮示徐氏先祖敬天礼地,大门两侧为麒麟,取祥瑞之意,凤凰为东夷鸟图腾之意。神道路沿石,面宽0.5m,用于捐资人彰显之用;黄帝殿北墙外墙皮设功德墙,同样用于彰显捐资人。投资人在购物街廊柱之上彰显。

3、场地概况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用地东侧200m即为205国道,此地原为基本农田(2009年已置换成城市建设用地),地势平缓,无附属建筑物。

4、陵园纵向设计

陵园建设自南向北分为五大功能区:

①入口广场服务区

此区位于景区南侧的主入口处,是整个景区的门面,主要为景区提供停车腊搏历和商业服务。景区中轴线设置了两座牌坊,分别为入口处的明清风格汉白玉牌坊和宋式风格木牌坊,横穿景区的玉带河上架设三座桥梁,中间主大桥通车,两边的副桥行人。穿过玉带河进入广场,河边两侧分别放置了七鼎六簋,彰显徐氏族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间主广场区对称放置十座雕塑和两面旗帜,雕塑主题分别是玉璧、玉琮、烧陶、铸鼎群雕、制作弓箭、长矛群雕、劈山疏水群雕、伯益钻木取火雕像、狩猎、捕鱼双人雕、一纺一织双人雕、养猪、羊、牛、马、鸡、狗单人雕、男刨女点种双人雕。另外大门两侧分别放置了一座麒麟和凤凰雕塑。

主广场两侧为陵园的停车场,分别为小汽车停车场和旅游客车停车场。

②“寻根问祖”祭祀区

此区是以中轴线上大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式展开布局。中轴线上主体大殿为:若木殿、伯益殿和黄帝、蚩尤、大禹殿,在大门和若木殿中间设置了一座徐氏支脉大系图谱墙,记载了千百年来徐氏族人的发展演变。

大门两轮搜侧各有一座二层的钟鼓楼,并配置了相关服务用房,大殿两侧对称布置了厢房,各建筑之间以廊连接,建筑群在整体上形成一体,显得气势恢宏。

③办公区

此区位于陵园的东侧,主要设置内容为:陵园管理处、徐氏文化研究院、游客中心、车管处等。

④商业街区

此区位于陵园西侧,是整个陵园景区的商业服务中心,主要设置内容为:快餐店、古玩店、字画店、奇石店、珠宝店、特产店、书店、纪念品店、茶座等。

⑤陵园区

此区位于陵园北侧,是徐氏族人墓地,以徐氏始祖陵墓徐豹王陵为中心,依次布置墓碑,并在始祖陵的左右各设置了一座钟、鼓。墓碑周围以浓密的柏树为背景,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并预示徐氏族系万古长存,生生不息。 大殿:36m长×12m宽×3座=1296m2

钟鼓楼:8×8×2=8m长×8m宽×2座=128m2×2层=256m2

大门:8m×12m=96m2

大门侧房:53m长×6m宽=318m2

两侧廊道:81m长×3m宽×2侧=486m2

穿廊房:48m(一边三个)×6m宽×2侧=576m2

大殿两侧廊道:45m宽×3m宽×3个殿=405m2

影壁墙:24m长×6m高×1m厚=144m3

西院:144m长×13m房宽×2侧=3744m2

东院:139m长×13m房宽×2侧——30×13(车库院单边房)+24m长×5m宽(南侧东西房)=3614-390+100=3314m2

广场:东西宽81m×南北长72m=5832m2

东西车场:84m南北长×180m东西宽-广场面积5832m2=15120-5832=9288m2

陵寝道路:(50m×2侧+80)×5=180×5=900m2

神道:68.1418m南北长×24m东西宽=1635m2

东西院落:225m南北长×2侧×24m宽+30m×13(东院车库西侧)=6390m2

牌坊:2座

雕塑:8座(大理石)

旗杆:2座

瑞兽:4座 石雕像座八座

汉白玉礼器雕:玉璧、玉琮各1

陵寝围墙:(180m东西长+72m南北长)×2侧×4m高×0.36m厚=466.56m3

停车场围墙:84m南北长×2侧×2m高×0.24m厚=80.64m3

车道南水沟北岸墙:144m东西长×1.5m×0.5m厚=108m3

车道南水沟南岸护坡:144东西长×1m高×0.25m厚=26m3

神道北侧桥:24.4宽×1.5m南北宽=36.6m2+两桥墩5m3(2m深×25m长×0.5m厚)=2.5m2×2个=5m2

建筑挖土方:5616m3

陵园平均抬高一米:需填土方53938m3

殿内泥塑:除黄帝、蚩尤、大禹、伯益、若木、征国、房、仁、豹大型塑身外,还需泥塑、人物组群12—15个。

东西廊道:刻历史徐姓名人轶事,皇帝敕封、诰命,历史徐姓名人、书法家、画家、金石家等题词、墨宝等。

东西穿廊房:复制出土文物陈列及售香柜台制作。

影壁墙:以大理石刻徐氏繁衍支脉大系图谱及改姓支脉。

功德墙:以烤瓷及大理石刻捐资人情况。

功德柱:购物街、走廊柱刻投资人情况。

始祖陵寝:植柏林,立碑林,在柏林里设休息石凳、石桌。

好运钟:铜钟一个(2.4m高,直径1.2m)

消防设施及水、电、暖、空调、污水处理设施等

征地面积:院内加广场:298m×181m=53938m2(各向外1m)

神道:26m×70m=1820m2

东墙外水沟及广场南水沟:300m×2m+182m×1m=600m2+182m2=782m2

三项合计约需征地90亩至100亩。

秦始皇陵的布局结构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设计规范,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

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陵园按照“事死如事生”陵园设计规范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

以封土为核心,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形制为三出阙的属天子之礼,是帝国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

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而这种形态,显然模仿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和都城格局。 整个陵园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各主次分明。

陵园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

其次是内城。内城是秦陵园的重点建设区,内城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的南半部较为密集。内城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附属建筑区,东区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这种布局清晰地说明:内城南部为重点区,北部为附属区。而南北两部设施的内涵,均属于宫廷的范围。

再次是外城,即内外城垣之间的外廓城部分,其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南、北两区目前尚未发现遗迹、遗物。这种布局说明外廓城的西区是重点区,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与内城相比,显然居于附属地位。

最后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有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砖瓦窑址和打石场等,北边发现有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及郦邑建筑遗址,属于最次级边缘的地位。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秦始皇陵园的总体布局与其它国君陵园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布局上体现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过去发现的魏国国君陵园,其中并列着3座大墓,中山国王陵园内也排列着5座大墓,秦始皇陵园内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充分显示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而其它国君陵园的布局则显示了以国君、王后、夫人多中心的特点。这一区别正是秦国尊君卑臣的传统思想在陵寝布局上的反映。

二、封冢位置也有别于其它国君陵园。其它国君陵轮汪尘园大多是将封冢安置在回字形陵园的中部,而秦始皇陵封冢位于内城南半部。有学者认为这是按照“以西为上”的礼制安排的。从陵园总体布局来看,始皇陵封冢并不在西半部。封家围起于陵园南半部的原因正是封家树草木以象山的陵桥设计思想决定的。

三、陵室严密的防盗系统。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有防盗机关,其中暗弩有明确记载,司马迁在《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中设有暗弩,当盗贼进入秦陵触动机关时,就会被强弩射死 。与暗弩配合的机关还有陷阱等等。盗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会掉入陷阱中摔死。此外,秦陵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水银蒸发的气体中含剧毒,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陵园设计规范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提到了中羡门、外羡腊禅门,应该也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

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如何汉文在《赢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徙情况初探》所论,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 。陵园设计规范他们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因而采用面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如吕振羽主张秦与周原属同一氏族,是由夏族发展而来的 。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无论“东方说”还是“西方说”,有一点是不变的,即秦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

芒市万安生态陵园标准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殡葬管理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公益性公墓,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为当地农村村(居)民提供骨灰或者遗体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及其设施。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投入,将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经费和建设补助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健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的目标考毁宏誉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条 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农村公益性公墓指导和监督工作;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以下简纤段称“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具体工作,也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村(居)民小组实施管理和服务工作。

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财政、工商、环保、民族宗教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行政区域殡葬改革发展规划等要求,编制农村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经批准后的专项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农村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制定下达农村公益性公墓年度建设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应当坚持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的原则,其建设规模根据辖区人口数量确定。

提倡和鼓励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塔葬和骨灰集中存放等生态节约土地的方式安葬。

第八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应当在集体所有的荒山和不宜耕种的瘠地上规划建设。

禁止在下列区域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

(一)耕地、国有林地;

(二)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居民区;

(三)乡(镇、街道)及下辖的村(居)民委员会面山范围;

(四)滇池周边面山分水岭以内区域;

(五)水库、河道保护及面山范围;

(六)铁路和公路主干线规划控制区域及沿线面山范围;

(七)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区域。

第九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用地,可以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集体公益性土地中调剂解决,也可以利用原有集体存量用地进行改造建设。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土地性质和用途不得改变。

第十条 建设乡镇级以下农村公益性公墓由村(居)民委员会申请,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报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审批;建设乡镇级以上(含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经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或者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审批。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在审核和审批时,应当征求规绝大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经批准建设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申请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安葬区域、建设资金、用地和规模等内容;

(三)规划设计方案;

(四)相关管理制度。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报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或者审查不同意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资金来源:

(一)国家、省、市补助资金;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投入资金;

(三)村(居)民委员会自筹资金;

(四)社会赞助、捐助资金。

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依法向社会公开收支情况,并接受监督。

第十三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应当按照下列标准建设:

(一)骨灰公墓墓穴占地面积每穴不得超过1平方米,遗体公墓单墓穴占地面积每穴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墓穴占地面积每穴不得超过6平方米;

(二)墓碑高度不得超过80厘米、宽度不得超过60厘米,不得建石围栏;

(三)墓区内以400个墓位为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用乔木或者道路隔开,隔离带宽度不得低于60厘米;

(四)墓与墓之间的灌木隔离宽度不得低于40厘米,墓前通道宽度不得低于80厘米,墓后绿化区宽度不得低于60厘米;

(五)绿化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40%,其中乔木种植率不得低于80%;

(六)墓区道路符合有关技术规范,设置标志标牌,配备停车场;

(七)管理用房、祭扫场所、消防安全等设施和设备齐全。

农村公益性公墓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建好的墓区,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的标准建设。

第十四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建成后,由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和辖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迁移或者撤销,应当由墓地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止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和服务。

第三章 墓地管理

第十六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主要为当地农村村(居)民提供骨灰或者遗体安葬服务,具体的安葬范围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划定。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死亡后,其骨灰需进入农村公益性公墓安葬的,应当向户籍所在地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统筹安排。

未经核准,不得向划定区域范围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

第十七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实行墓地实名登记。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单位应当凭安葬协议、户籍证明、火化证明安排入葬,安葬时按顺序号安葬,并向丧属发放墓穴证书。

第十八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

(一)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承包经营;

(二)转让、有奖销售、炒买炒卖农村公益性公墓墓穴或者骨灰存放格位;

(三)不按照顺序号安葬;

(四)修建宗族墓地;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实行政府定价,分级管理。具体的收费标准由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供的建墓材料及建安服务成本依法核定。

第二十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单位应当按照价格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在入口醒目位置设立价格公示牌,公开墓穴价格和价格投诉电话。

第二十一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公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对档案进行永久保存。

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消防设施,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二条 农村公益性公墓实行年检制度。

县(市)区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国土、发改、住建、滇管、林业、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公益性公墓上年度使用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年检合格的,在公墓合格证上签署意见盖章;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三)、(四)、(五)、(六)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建设单位处以1万元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使用和管理;逾期不改正的,对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二)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四)项规定的,由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违法提供墓地的责任人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国土、民政、价格、消防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由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同级监察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回族等少数民族农村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依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秦始皇陵的布局特点

秦陵工程的设计者不仅在墓地的选择方面表现了独特的远见卓识,而且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也是颇具匠心.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座落在内城的南半部,它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秦陵地面上的主要遗迹就是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当年那长达20华里的内外夯土城垣早已残缺不全了.现在能看到的只有内城西墙残存的一段城墙.还有当年那一座座宏伟的地面建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遭到项羽的焚烧,幸好地面建筑的废墟还没有完全破坏.考古工作者在这些废墟上进行了钻探和发掘,从而确定了建筑遗址的位置和规模.经过多年的勘探与试掘,发现秦始皇陵园的地面建筑主要分布在封土北侧和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封土北侧的地面建筑群目前已探明唤磨逗的有三处,其中靠近封土的一处建筑规模较大,形制讲究,似为陵园祭祀的寝殿.寝殿之北还有两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亦为寝殿.封土西北的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一个地面建筑群.依据目前清理的三组房屋建筑来看似为官建筑.宫建筑遗址的南北侧、西侧还有几组尚未发掘的地面建筑,这个区域似乎也是一个的建筑群.

陵园的陪葬坑与陪葬墓基本上分布在封土西侧内外城垣之间.31座珍禽异兽陪葬坑就是位于封土西侧的内外城垣之间.还有一座大型马厩陪葬坑、61座空墓坑和一座甲字形陪葬墓也分布在封土西侧的内外城垣之间.封土东侧考古工程者先后发现了两处陪葬坑和一处陪葬墓.这些陪葬坑与陪葬墓都分布在外城垣以东.17座甲字形陪葬墓相别具匠心外城垣350米,90余座马厩陪葬坑相别具匠心外城垣400米,西距外城垣1225米处就是著名的三个兵马俑陪弄错坑.西与兵马俑相邻的还有一座甲字形大墓.这是封土东西两侧陪葬坑与陪葬墓的分布情况.此外,在地宫四周的墓道附近钻探了一些陪葬坑.除西墓道旁的铜车铜马坑之外,其它陪葬坑的内涵尚不大清楚.

秦始皇陵园的总体布局与其它国君陵园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和卖在布局上体现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过去发现的魏国国君陵园,其中并列着3座大墓,中山国王陵园内也排列着5座大墓,秦始皇陵园内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充分显示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而其它国君陵园的布局则显示了以国君、王后、夫人多中心的特点.这一区别正是秦国尊君卑臣的传统思想在陵寝布局上的反映.

二、封冢位置也有别于其它国君陵园.其它国君陵园大多是将封冢安置在回字形陵园的中部,而秦始皇陵封冢位于内城南半部游并.有的先生以为这是按照"以西为上"的礼制安排的.从陵园总体布局来看,始皇陵封冢并不在西半部.封家围起于陵园南半部的原因正是封家"树草木以象山"的设计思想决定的.

公墓设计规范

第1陵园设计规范:庄重性的原则

众所周知公墓主要是为陵园设计规范了祭奠逝者的庄重场地也是对生者的一种慰藉陵园设计规范,因此公墓设计公司在设计时一定要通过各种设计手法来让整个公墓呈现庄重肃穆的氛围,通过常绿植物来枝返漏进行整齐规划营造出景色宜人的环境,让公墓场地让人感觉到亲切与自然及庄重的气氛。

第2:可持续发展使用的原则

公墓设计公司在进行公墓设计还要注意一定的长远规划,要结合城市近期及远期的总体规划要求并结合地方风土文化及人口发展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以便能让公墓设计在建设与使用上没有太大的局限并坚持可持续发展使用的理念,来满足到现代公墓使用的基本需求。

第3:地域特色猛烂原则

公墓设计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来进行融合相关的特色元素,除了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及风土人情还要与当地的社会生活习俗协调,公墓设计公司要注重当地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来显示出公墓的个性与实际的特色。还要考虑民族传统的地方丧礼习俗及文化特点来进行设计体现。

第4: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公墓设计的意义主要也是为了能让逝者更好的安息能让生者可以有场地进行祭奠寻找慰藉。因此公墓设计公司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考虑到场地及空间的规划设计要能更便于使用世顷,例如有宽敞的通道及路边的休憩平台及无障碍设计或便民服务设施等。

乡村公墓规划有哪些要点?覆盖范围(服务半径)多少比较合适

乡村公墓还是适合禅唤比较传统的规划,以下要点是北京天泉佳境陵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考来的:

1、土地分配要合理,因地制宜,即穴位要多;

2、满足墓葬需求晌汪,风水朝向要讲究;

3、水电功能要好,特别是排水;

4、绿化多采用松柏等常青经济的植物;

5、步行环线要合理,为清明祭扫做足考虑;

6、基础设施不能少,如集中焚烧点和墓区环卫管理;

7、可以加入创新景观小品;

服务半径第一期基本满足当地需求就可以,第二期可做预留,覆盖3-5年或10年左右,具体根据公墓大小贺谨凯来定;

陵园设计规范(陵园规划设计方案) 结构工业钢结构施工

陵园设计规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陵园规划设计方案、陵园设计规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