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海南藏族自治州钢结构施工工程

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规范)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以及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规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确保结构本体与纤维布牢固粘结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保证碳纤维布粘结在可靠的基底上。一次配胶量不宜过多,一般情况配制好后在45- 60min内用完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胶的搅拌时间不宜过长,以3min为宜。施工注意事项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必须确定受力方向,纤维粘贴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不能弄错;纤维布一定要铺设平整,不能褶皱,不能弯曲;浸渍胶必须用专用滚压轮滚压浸透,并排除气泡。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以及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规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碳纤维加固需要的检测有哪些

按照国标要求,全部做完需要7项,但一般只做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伸长率,详细的信息可以查看 GB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孔径尺寸要做SAXS,孔隙率还要测绝对强度才能求。 就算做了测试,会算的人也不多。

SSRF和BSRF的机时一般人应该申请不到,普通的SAXS做出来也不太准 ,而且要算也非常复杂。

一般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检测项目主要就是力学性能

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规范) 建筑消防设计

碳纤维布加固的检验方法

1、检测方法:

首先原材料:结构胶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老化试验等。

工序检测:界面处理、工序衔接时间间隔等。

时候检测:现场抽样做正拉强度检测。

2、碳纤维加固包括碳纤维布加固和碳纤维板加固两种。碳纤维材料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修补的研究始于8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这项技术起步很晚,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现有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当时设计荷载标准低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难以满足当前规范使用的需求,亟需进行维修、加固。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很多,如: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等。碳纤维加固修补结构技术是继加大混凝土截面、粘钢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技术。

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的技术标准

国内最早通过的规范是2003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其编号为CECS146:2003, 已经被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代替,其编号为GB 50367-2006. 碳纤维加固最近的国标是《结构加固修复用碳纤维片材》GB/T 20490-2008,08年10月1日起执行。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使两者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由此而达到对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

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也称为碳纤维增强塑料)是由环氧树脂粘高抗拉强度的碳纤维束而成的。使用碳纤维布加固具有以下几个优点:A、强度高(强度约为普通钢材的10倍),效果好;B、加固后能大大提高结构的耐腐蚀性及耐久性;C、自重轻(约200G/`M^2`),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柔性好,易于裁剪,适用范围广;D、施工简便(不需大型施工机构及周转材料),易于操作,经济性好;E、施工工期短(本工程实例仅用一周);因此,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方面已产生较大的效应。

碳纤维加固技术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要求基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15即可;另外,砖砌体的某些力学性能也可以用碳纤维进行加固。

可以使用加固材料即用改性环氧树脂粘贴各种符合国标GB50367-2006规定的碳纤维单向织物布复合材,S玻璃布,(玄武岩布),E玻璃纤维单向织物布及GB/T221491-2008规定的芳纶布,芳玻韧布复合材

它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碳纤维布加固施工流程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和注意事项

1、被加固混凝土表面处理。(1)确保结构本体与纤维布牢固粘结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保证碳纤维布粘结在可靠的基底上。(2)钢筋露出部位须做防锈处理,如损伤程度严重,应采取措施补救。(3)裂缝修补。(4)表面修补。(5)表面污垢和碳化物处理。(6)修角加工。

2、底胶涂布。(1)加强混凝土与纤维布或修补胶之间的粘结性,底胶能够浸入混凝土,增加混凝土的表面强度。(2)施工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湿度应不高于85%,混凝土表面含水量应在10%以下的干燥状况。(3)一次配胶量不宜过多,一般情况配制好后在45- 60min内用完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胶的搅拌时间不宜过长,以3min为宜。(4)涂胶采用滚轮毛刷均匀涂敷,涂敷量由底胶的品种和混凝土表面状况而定,底胶的浓度较低,一般用量标准为0.25一0.3kg/m2;底胶应涂敷1-2道,如混凝土碳化严重,浸透量大时,需增加涂敷次数。

3、修补胶修补混凝土。(1)保证施工面平整,对混凝土面凹凸、孔洞及高差修整。(2)底胶指干后立即修补,如时隔10日以上,使用修补胶前须用砂纸打磨做表面处理;如遇蜂窝麻面,在混凝土表面应全面涂敷修补胶。

4、浸渍胶涂底。(1)必须使浸渍胶充分浸透,采用专用滚轮单向滚压纤维布,起拱部位和角落部分容易产生空气滞留,使用专用带齿除泡滚筒除去滞留空气。(2)固化时间,每次胶的混合量应以在施工时间内要涂布面积计算,搅拌必须充分,应特别注意混合容器的底角部分难搅拌处。(3)涂敷应均匀,涂敷胶量以浸透纤维布为标准,胶不宜多,多余胶用专用设备挤压出来,涂敷量视混凝土表面状况和纤维布规格不同而不同,一般一层用量为0.5-0.7kg/rm2。

5、粘贴纤维布。(1)施工注意事项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必须确定受力方向,纤维粘贴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不能弄错;纤维布一定要铺设平整,不能褶皱,不能弯曲;浸渍胶必须用专用滚压轮滚压浸透,并排除气泡。(2)裁剪尺寸须包含纵横向重叠部分,剪裁下的碳纤维不能折叠,粘贴前必须卷滚在半径R≥80mm的圆滚上,免折损;裁剪好的纤维布,若当天用不完,应放置在无尘、干燥、无日光直射处密封保管。(3)纤维布必须沿定位线粘贴,多层粘贴应逐层进行,必须待第一层固化后再粘第二层,不得一次粘贴多层纤维布;在一处粘贴多块纤维布,应先粘中心的一块,然后向两边扩展;碳纤维布在外凸角粘贴时,不要让纤维布受折损伤;在内凹角粘贴时,采用半径相同的橡皮滚轮,挤压凹角,以免扯离力使凹角处纤维址起;滚压时沿受力方向滚压不要往返用力。(4)纤维搭接长度。在纤维方向一般规定为100mm;与纤维垂直方向两块之间无须搭接;在粘贴的纤维布面积中间,若有开口设备、铁板等阻挡时,纤维布的剪裁应事先计划,并对这些削弱的部位做好补强准备。(5)养护。纤维布粘上后,用塑料布覆盖24h以上进行养护。平均温度10℃以下,初期固化时间约2d;平均温度10~20℃,初期固化时间约1-2d;平均温度在20℃以上时,初期固化时间约1d。

6、浸渍胶上涂。(1)目的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表层保护,或为下一层纤维布的粘结作准备。(2)上涂后到固化前,检查纤维布有无浮起、鼓胀或剥落,若有应立刻修整。(3)浮起、鼓胀部分,在未固化前,用脱泡滚朝纤维方向推碾,将气泡排出去;若浮起、鼓胀已经固化,可采取开排气孔,用注射器灌胶充填。

7、表面涂饰。(1)目的:避免树脂胶白化现象。表面浸渍胶受紫外线、臭氧影响会产生老化和白化。(2)有耐火要求时,需用石棉灰浆或水泥砂浆抹面(可在浸渍胶固化前,在纤维布表面粘豆砂石子糙化)。(3)需要缓冲车辆等冲撞碳纤维表面时,可设置砂浆防护层或挂网浇筑一层高强混凝土处理,使防护层和纤维布得到充分的附着强度。(4)如有彩色美化装饰要求时,可用彩色胶或彩色涂料。

8、碳纤维补强加固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1)施工开始前,应确认碳纤维片材和胶粘剂、底层树脂、找平材料的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各项性能应满足验收规范要求。(2)材料性能抽样检验。(3)胶粘剂:当工程的胶粘剂用量在1t以下时,应作一组试样进行正拉粘结强度检验;用量在1t以上时,应每吨(不足1t,按1t计)增加1组试验;每组试样数量应不少于5个。(4)粘结质量不符合要求需割除修补时,应沿空鼓最边沿将空鼓部分的碳纤维割除,以每边向外缘扩展100mm大小之同样碳纤维材料,用同样粘剂,补贴在原处,其施工步骤及做法应按要求进行。(5)正拉粘结强度达不到要求时,应将抽样检验所代表的部位的碳纤维复合材,全部剥去重做。

关于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和碳纤维加固验收标准规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