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钢结构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求有哪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钢结构设计 1周前 ( 03-22 07:19 ) 2531 抢沙发
首先要更正的是,纵向设置的是拉杆,横向的缩缝和胀缝才设置传力杆。以横向胀缝为例:当面层厚度为220mm时,传力杆的直径为28mm(φ28),传力杆最小长度为400mm,传力杆最大间距为300mm。再者,希望你仔细看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规范》JGT D40-2011. 根据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有关规定,“采用强度级别400MPa 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25。”
本文目录

水泥混凝土路面拉杆传力杆设置规定

首先要更正的是,纵向设置的是拉杆,横向的缩缝和胀缝才设置传力杆。 1、左右半幅浇筑,中间设置的是纵向拉杆,拉杆的设置与你的面板厚度和板宽、板长有关。 以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为例:当板块为3m,面层厚度为200-250mm时,拉杆采用φ14螺纹钢筋×700mm长度×900mm间距,并且距最外侧横向接缝的距离不得小于10mm(意思就是一块板长为4米的板两头需要净不小100mm的间距)。 2、传力杆应采用光圆钢筋。 以横向胀缝为例:当面层厚度为220mm时,传力杆的直径为28mm(φ28),传力杆最小长度为400mm,传力杆最大间距为300mm。 3、传力杆的设置是根据横向缩缝和胀缝来设置的,意思就是有横向缩缝和胀缝的地方才设置传力杆,并不是板块之间就必须设置。一般情况下,每200m设置一道胀缝,或其他道路相交处,与桥梁相接处必须设置。 这样我给你几CAD图,给你看看。如果需要电子版的CAD图,你在问我。 再者,希望你仔细看看《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规范》JGT D40-2011

三级钢混凝土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有关规定,“采用强度级别400MPa 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C25。”三级钢筋正好是HRB400级别。所以相匹配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C25。

什么条件下基础需要做防腐

生产管控中心基础垫层施工完成后,现场技术人员未认真审阅图纸,并存在垫层可以不刷防腐涂料的错误认识,后经查询图纸,图纸上明确写道:“承台表面包括承台底面及地下以下柱与垫层表面涂刷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涂层涂层厚度>300um”。由于本项目靠近海边,由《项目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详细勘察报告》知:“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环境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4.8.5要求,基础应设垫层,且垫层应做防护。【问题处置】监督组下发监督记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要求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垫层防腐材料涂刷,并提醒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仔细审图,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同时要求监理单位加强对现场的监管。

很多楼房顶上混凝土框架是干什么用的

很高兴能够为你回答这个问题!从图片上看这个框架最大作用是为了防震,因为高层建筑对抗震要求很高,高楼楼顶的框架是柱梁,把大楼承重的立柱连结起来形成剪力。很显然在这个建筑的设计中右侧这整栋楼被作为剪力墙(也叫抗震墙)右侧建筑的立柱与顶部的柱梁有效的连接起来,这种墙体既承担水*构件传来的竖向荷载,同时承担风力或地震作用传来的水*地震作用。抗震规范定名为抗震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很大,变形小,剪力墙是建筑物的分隔墙和围护墙,因此墙体的布置必须同时满足建筑*面布置和结构布置的要求。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墙或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荷载的结构。剪力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墙,高度和宽度可与整栋建筑相同。因其承受的主要荷载是水*荷载,使它抗剪抗弯,所以称为剪力墙。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很大,变形小,既承重又围护,适用于住宅和旅游等建筑。这个作用很大哦[灵光一闪]希望能够帮到你如果你想继续了解一下可以继续往下看学习一下,在梁与柱的解释中有强柱弱梁一说来看看吧[灵光一闪]强柱弱梁强柱弱梁(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指的是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的设计要求。用以提高结构的变形能力,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强柱弱梁"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其手段表现在人们对柱的设计弯矩人为放大,对梁不放大。其目的表现在调整后,柱的抗弯能力比之前强了,而梁不变。即柱的能力提高程度比梁大。这样梁柱一起受力时,梁端可以先于柱屈服。中文名称强柱弱梁外文名称strong column and weak beam包含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属于设计要求强柱弱梁如何去界定强柱弱梁案例强柱弱梁 的规范出处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延性设计方法如何保证强柱弱梁强柱弱梁指的是强柱弱梁如何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怎么调整结构延性基本简介强柱弱梁是一个从结构抗震设计角度提出的一个结构概念。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来历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新西兰的T.Paulay和R.Park提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弹塑性变形能力的能力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非弹性性能对结构抗震能力贡献的理解和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具有延性破坏机制的控制思想提出的,可有效保证和达到结构抗震设防目标,同时又使设计做到经济合理。强柱弱梁--结构对比能力设计方法的核心是,(1)引导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形成梁铰机构,即控制塑性变形能力大的梁端先于柱出现塑性铰,即所谓"强柱弱梁";(2)避免构件(梁、柱、墙)剪力较大的部位在梁端达到塑性变形能力极限之前发生非延性破坏,即控制脆性破坏形式的发生,即所谓"强剪弱弯";(3)通过各类构造措施保证将出现较大塑性变形的部位确实具有所需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到二十世纪80年代,各国规范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能力设计方法的思路。能力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将控制概念引入结构抗震设计,有目的的引导结构破坏机制,避免不合理的破坏形态。该方法不仅使得结构抗震性能和能力更易于掌握,同时也使得抗震设计变得更为简便明确,即后来在抗震概念设计中提出的主动抗震设计思想。原因第一,楼板的作用,在我们的结构设计中一般都是不考虑楼板参与整体计算的,大部分情况下是直接将荷载倒算的梁上,而在计算水*荷载(地震跟风荷载)的时候考虑楼板对梁刚度的提高作用,用一个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及边梁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楼板的作用,但梁配筋的时候又只考虑矩形截面,这样一来形成了本来是T型梁承受荷载,钢筋却完全集中在矩形截面中,而T型截面的翼缘也没有少配钢筋(因为板中钢筋不能少配),这从无梁楼盖的配筋形式中可以发现我们现阶段采用的设计方法一方面是非常费,另一方面还吃力不讨好,对抗震规范的基本要求"强柱弱梁"没有任何好处(其实还起到坏处)。所以,在以后的设计中应加强对楼板的利用,让楼板参与计算必将是大势所趋。强梁弱柱--造成原因第二,程序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柱刚域的影响,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梁支座钢筋的超配,支座处裂缝验算对支座钢筋的加大(说明:楼板及其配钢筋对裂缝大有帮助)等都是造成"强梁弱柱"的罪魁祸首。第三,由于实际工程中都少不了砌体墙,而地震作用下砌体墙与梁一起运动,无疑对梁有一个较大的加强作用。而柱子一般情况下都是无依无靠的,任何情况下都只能靠自己的作用,也是造成"强梁弱柱"的一个原因。第四,在经常用到的SATWE计算程序中对柱的配筋计算仍不科学,众所周知,柱是典型的偏压构件,针对一定的柱子就可以得出其柱子的N-M相关曲线(即柱子的尺寸、混凝土型号、钢筋等一定,就可以得出其破坏的包络曲线),而SATWE程序在计算柱子配筋时采用的极值法配筋确实不安全的,可以认为柱子在设计阶段就让它有可能是"缺陷柱"。第五,地震作用下竖向地震对柱子的破坏作用将是致命的,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在大偏压情况下(M大,N小)随着轴力的减小柱子越发不利,这也是形成"强梁弱柱"的一个原因。发展现状现行规范中提到的"强柱弱梁"设计思想,希望塑性铰出现在梁端,不要出在柱子端部,起到个很好的耗能增强延性且结构不至于垮塌的抗震思想。强柱弱梁式结构图但是,2008年的5.12大地震过后,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强柱弱梁"的构想在实际地震作用下,并没有实现其目的。绝大部分框架结构的破坏,都是出现在柱子的端部,梁的端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损伤。本人在绵竹、绵阳那边发现梁端坏且柱端没有坏的案例好像只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学校的体育馆外面的结构,柱子比框架梁大很多,此梁端部出现明显的塑性铰破坏,柱子没有出现任何破坏;另外一处是在汉旺镇的一个人寿保险办公大楼里,该框架的纵向连系梁端出现了塑性铰,横向主框架梁没有出现,并且这个楼面结构是预制楼板。在其余的众多现浇楼板的框架结构里,很难发现梁端出现塑性铰的破坏形态,基本都是柱子端部破坏。这是地震作用,在水*力作用下。那么对于竖向作用力了,根据这几年碰到的实际工程,主要是一些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这种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梁端弯矩和剪力类似与竖向作用力吧。在这些破坏的结构中,遇到过一些仅在柱端坏的,梁端没有坏的;另外,即使梁端坏也是梁端底部损坏,梁顶几乎没有遇到损坏的。所以,有专家指出现浇楼板对梁端的贡献绝对不能忽略,实践工程的破坏也充分说明了这点。这方面的原因解释和分析值得好好研究研究。相关规范是否需要作一定的调整。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有一句纵向受力钢筋末端不应采用弯钩或一端焊接形式这句话怎么理解

是受压钢筋不应采用偏置的机械锚固,也就是弯钩和单侧焊接短筋.
你支座宽度达不到锚固长度神马的,肯定是受拉钢筋吧,没这个限制的.

施工缝留设原则和处理方法分别是什么

一、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二、施工缝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 埋件)进行防寒保温。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11.3.11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 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4、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 凝土面积不低于75%。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2)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5、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 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施工缝 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 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 少 10%。6、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一、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应留水*缝,梁、板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⑴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⑵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⑶ 对于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⑷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⑸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⑹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⑺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⑻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二、施工缝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于素混凝土 结构,应在施工缝处埋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埋入深度 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d,间距不大于20cm,使用光圆钢筋时 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钩,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旧混凝土面和外露钢筋(预埋件)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 旧混凝土施工缝1.5m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1.0m范围内的外露钢筋(预 埋件)进行防寒保温。2、当混凝土不需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于非冻 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3、当混凝土需加热养护时,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 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C;与混凝土接触的地基面的温度不得低于2°C。 11.3.11混凝土开始养护时的温度应按施工方案通过热工计算确定,但不得低 于5°C,细薄截面结构不宜低于10°C。4、应凿除已浇筑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后露出的新鲜混 凝土面积不低于75%。凿毛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2)用风动机等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MPa。5、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 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施工缝 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mm~20mm、比混凝土水胶比略小的胶砂比为1: 2的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 少 10%。6、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求有哪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钢结构网架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求有哪些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求有哪些(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案)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