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南充加固设计公司

钢铁碳减排(钢厂碳减排)

南充加固设计公司 1个月前 ( 03-19 ) 2594 抢沙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铁碳减排,以及钢厂碳减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影响中国钢铁产量因素,2、,钢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3、,阻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原因有,4、,中国钢铁行业现状是什么呢?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钢铁碳减排,以及钢厂碳减排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影响中国钢铁产量因素

市场需求拉动钢铁产量来快速增长

受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钢铁产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从钢铁主要产品的产量来看,

2020年全国钢材产量为13.2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6%;生铁产量为8.88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0%;粗钢产量为10.6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钢材、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3.29亿吨、2.21亿吨和2.71亿吨,较同期均有大幅增长。

碳达峰将控制钢铁产量

据新闻报道,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碳排放重点行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已经形成修改完善稿,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将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

实现钢铁行业碳减排量有两个途径:一是发展低碳冶炼技术,降低相对排放量;二是控制钢铁产量,降低绝对排放量。短期来看,降低钢铁产量或是钢铁行业的首要问题。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钢铁碳减排(钢厂碳减排) 结构地下室施工

钢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我国现状:

2012年1至11月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440亿元,同比下降5 .37%;实现利润660亿元,下降57 .73亿元,盈亏相抵利润为亏损19.7亿元,银行借款同比增长6.58%,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24.38%,同时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到11月末达到68.67%,同比上升近1.64个百分点。2012年1至11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回落10.5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7.2%,而2011年同期是增长20.5%。这足以说明下游行业需求不足,加上钢铁产能过大,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钢材销售异常困难。“由于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挤压了钢材流通商的利润空间,资金链出现断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全行业亏损随之而来。

未来发展:

目前,中钢协已建立了几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钢铁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需要来讲,还要进一步深化。

下一步,钢铁行业要依托已建立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上下游产业的合作与协同,继续推进钢铁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着重于扩大高端产品的应用范围,提高钢材产品的应用效率,推进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量化与绿色化。

阻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原因有

阻碍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现行钢铁冶炼工艺碳排放过高,炼钢工艺转变困难。目前国内钢铁企业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较于长流程炼钢,电炉短流程炼钢的能耗和三废排放大大降低,但所需的废钢原料在国内供应量有限,废钢进口也存在障碍,原料供应的瓶颈导致电炉工艺炼钢产能占比难以进一步提高。

2、我国钢铁产业大而不强,产业管理不够系统科学。近年来,我国对钢铁产品需求的激增促进了钢铁行业的发展,但从行业整体而言,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关键材料需要进口、能源利用效率低、排放与环境承载容量矛盾突出、资源综合利用不足等问题。

3、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较弱,钢铁企业生态效能发挥不足。我国钢铁行业多年来注重规模扩张,节能减排技术更侧重于成本较低的技术引进,在钢铁循环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和钢渣被再加工利用的比率不高。钢铁工艺流程能源使用率不高,冶炼余热利用率低,低温余热的利用方面尚无显著成效,大多数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率不足50%。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是什么呢?中国钢铁行业要多久能缓过劲来?

中国钢铁行业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税收,财政方面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着国民的经济,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但是钢铁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矛盾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产业集中度过低,高端产品不足,环保问题,产能过剩,区域分布不合理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都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发展,钢铁行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让中国的钢铁行业不断的发展。

企业行业集中度低主要表现为钢铁在生产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达到一定的规模,生产力处于一个很低下的地位。在房地产行业的推动之下,国内钢铁的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但钢铁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利润的驱使之下,国内的钢铁生产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一些中小型企业处于一个相对过剩的状态。

中国钢铁行业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以及技术改造的问题,钢铁材产品所体现出来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中国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在高速发展的条件之下,汽车等行业都出现了明显的进步,但钢铁行业的门槛是比较低的,有着比较高的利润,这也让大量的中小企业加入了钢铁行业。虽然钢铁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但是在核心技术上面并没有做出突破,中小企业在没有新技术的支撑之下,就导致钢铁的质量处于一个比较差的状态。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钢铁行业也受到了一些影响,钢铁行业有必要做出变革,否则会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钢铁行业在2021年的时候就已经遭遇了困难,一些中小型企业承受不住压力,就只能够面临倒闭的现状,同时一些落后的企业也被社会所淘汰。钢铁行业如果想要发展起来,那么就需要在技术上面做出改变,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去支持钢铁行业的发展。

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中钢网钢铁行业钢材现状数据显示:7月中旬国内市场钢材价格跌幅收窄,正在历史的低谷中进行着弱势调整。目前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宏观经济形势复苏缓慢,钢材最主要消费行业房地产业继续下滑,汽车、机械、船舶、家电、五金等重要下游用户行业需求无明显增长,市场总体低迷依旧。与此同时,国内铁矿石市场也一直在低位小幅波动运行,且成交状况不佳,观望气氛浓厚,短期内市场或将继续处于弱势盘整状态。显然,上游成本支撑力量不足。而在资源供应方面,虽然前期钢厂自主压缩产量使得钢材库存量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担心过度减产可能会带来市场份额减小乃至资金链断裂等各种风险,部分钢厂又重新放量生产,进而导致钢材日均产量环比上升,使得市场资源供应压力居高不下。尽管如此,7月下旬钢价下跌之势将会继续减缓,部分品种(规格)的市场价格有可能出现小幅反弹,而另一些产品的价格还将继续滑落。总体而言,由于缺少需求的强力支撑,未来一段时间国内钢材市场弱势调整的基调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国内钢市将很难出现实质性好转,钢材价格虽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小幅反弹,但是仍然会回落。这将是一种在价格低谷中的“垂死挣扎”

“双碳”背景下钢铁业降碳减排的五大路径

双碳

钢铁工业是典型钢铁碳减排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2021年钢铁碳减排钢铁碳减排我国粗钢产量高达10.33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约53%;钢铁碳减排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占全球钢铁碳排放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是国内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因此,在“十四五”要求更为严格的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下,钢铁工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

近期,*******印发钢铁碳减排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了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也即将发布。在多个顶层设计文件的指导下,钢铁工业的降碳减排路径也逐渐明晰,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第一,推动绿色布局,包括优化产业布局、严禁新增产能、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壮大绿色物流等。一方面,通过优化布局引导钢铁项目向生产基地聚集发展,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加快实现技术突破和绿色发展。《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集中度CR5/CR10分别要达到40%/60%(该指导意见最终出台时未提及这一集中度目标)。2020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合计为41292.1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9.21%,与日、韩、俄、美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日本前两大钢企产业集中度高达79.2%,美国前三大钢企占比58.7%,俄罗斯前四大钢企占比达73.0%,韩国前两大钢企占比更是高达90.0%,印度前三大钢企占比也达到了57.7%。为此,我们应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提高投资效率和科技创新水平,促进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另一方面,切实改变“北钢南运”现象,减少不必要的物流运输等过程,进而降低碳排放。

第二,节能及提升能效,包括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实现钢铁工业的智慧制造等。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单位能耗统计,2020年吨钢综合能耗为545.27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6.51千克标准煤/吨。尽管我国吨钢综合能耗指标已位于世界先进行列,但钢铁工业体量大,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不均衡,仍有较大节能减排潜力。我国钢铁行业余热资源利用率低,大型钢铁企业的余热利用率为30%~50%,与国际先进水平(90%)存在明显差距。因此,通过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推动低品位余热供暖发展,将钢铁企业的自发电率从当前的53%提高到60%以上,基本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对于钢铁工业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也是低碳减排的需要。有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仅有不到1/3的企业开始着手数字化试点或转型工作,极少数钢铁企业有清晰且符合整体业务发展的数字化战略。因此,未来,钢铁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数字化管理、推动智慧制造,助力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集约化、互联化,从而降低生产过程碳排放。

第三,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有序发展短流程电炉钢工艺,推动原燃料结构优化、促进清洁能源替代。2020年,我国长流程生产的粗钢占全国总产量的90.8%,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3.2%)。长流程炼钢的碳排放强度为2.0吨二氧化碳/吨粗钢,是短流程炼钢的3倍以上,因而推行全废钢的电炉工艺是钢铁工业最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推进短流程炼钢存在成本高、废钢质量和供给不稳定等诸多阻力,优化燃料结构、降低铁钢比,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是实现我国钢铁工业降碳减排短期目标的关键。我国钢铁行业能源结构高碳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行业排放的80%以上,其中煤、焦炭(3415, 73.50, 2.20%)占能源投入总量的比例近90%,促进清洁能源的替代将对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第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区域能源资源整合、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钢化联产。《指导意见》指出,推进产业间耦合发展,构建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力争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钢铁行业应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开发利用钢铁生产过程中富含一氧化碳、氢气等副产品的附加值,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处置利用。

第五,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包括电解还原、氧气高炉、非高炉冶炼以及CCS(碳捕获与封存)/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通过以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实现冶炼过程完全零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氢冶金、电解还原等绿色低碳技术的探索,如国际层面的日本COURSE50(日本环境和谐型炼铁工艺技术开发项目)、德国“以氢代煤”、韩国COOLSTAR(氢还原炼铁工艺项目)、奥钢联H2FUTURE(无二氧化碳工业氢试制工厂)、欧盟ULCOS(超低二氧化碳炼钢)、瑞典HYBRIT(突破性氢能炼铁)等项目;国内层面,中国宝武与中核集团、清华大学签订了有关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探索低碳冶金工艺,河钢、酒钢、邢钢等多家企业也开启了低碳冶金的创新研发工作。超前布局低碳冶金前沿技术领域,不仅可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掌握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技术保障、提高竞争力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工业领域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下,钢铁工业面临巨大压力。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钢铁产量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在压减钢铁产能的同时,保障好下游需求是减排工作的难点。因此,未来逐步降低产量是钢铁工业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条件,引导钢铁企业由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至关重要。

短期内,电炉炼钢的节能环保效益无法在经济效益中体现,推广相对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是当前落实减排工作最直接有效的办法。然而,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运营压力。因此,一方面,应将钢铁行业尽快纳入全国碳市场,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资源,降低钢铁行业的减排成本;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应做好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潜力与成本评估,选择“性价比”高的减排技术,做好“技术组合”。大型钢企更应发挥“头雁”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披露碳排放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钢铁碳减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钢厂碳减排、钢铁碳减排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阅读
分享